2-4課程評鑑
2-4-1學校具有課程評鑑機制
(ㄧ)現況說明:
1.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定期檢討各學習領域的授課節數、開設科目及彈性教學節數之適切性。
2.本校成立課務編排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教師任課時數與任課科目之適切性。
3.本校成立教學領域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彙整意見適時提出課程發展改善方案。
4.本校教師完成課程計畫自評、複評與他評後,由課程發展委會審查小組進行課程計劃審查,並指定專人依規定上傳教育局進行課程計畫審查作業。
5.各處室主任與各年級教師,根據學校行事、處室活動、特色課程及課程實施之經驗,進行各年級彈性學習節數的課程與活動規劃。
6.期末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檢討每學期課程實施之情況、困境、待改進部分,以作為下學期課程設計之參考及評選教科書之依據。
7.各處室均能運用相關資源,結合課程辦理相關活動,增進課程教學。
(二)優點與特色:
1.透過教師之專業對話,對學校課程作內部的評鑑,評估實施成效,檢討學校課程計畫與實施的適切性。
2.本校行政與教師共同規畫彈性節數,透過團隊合作方式完成彈性課程。
3.全校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社群,透過專業的研習了解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效。
4.建立學習評量審題機制,使命題教師瞭解命題之優缺點,作為改進依據。
5.辦理家庭訪問與班親會的親師懇談,瞭解學生學習成效,作為課程發展之改進方向。
(三)未來精進的方向與策略:
精進方向
|
預計實施策略
|
建立學習領域課程評鑑機制,了解課程實施成效與缺失及改進策略,並做為精進教師教學、提升學生能力及下學年領域教學之重要參考依據
|
1.擬定學科課程評鑑方式。
2.請各學習領域授課教師,針對課程實施成效,紀錄其活動/單元名稱,並以文字說明提升之學生能力。
3.教導處將各領域課程評鑑表歸納整理後,置於線上平台,供各授課教師參考,藉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效。
4.儘可能引進課程諮詢專家或外部的課程評鑑,建立課程評鑑的標準流程。
|
2-4-2學校具有課程實施的自我改善機制
(ㄧ)現況說明:
1.本校教師參加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研發設計閱讀融入語文領域校本特色課程,透過學生的語文及閱讀成果與教師教學分享的活動,了解課程的實施情形,並做為校本特色課程的微調與修正。
2.全校建置班級推動閱讀成果教學檔案,透過課程設計與教學的面向,了解課程與教學的實施情形與脈絡。
3.本校每學期召開學年會議除聯絡相關事宜外,並提供教師教學研究分享的時間,對於不適合教學的單元或議題提出討論意見,提交領域會議及課程發展委員會議,作為自編教學單元或改選其它版本教科書的依據。
4.落實教學巡堂計畫,由教導處製作巡堂紀錄表及全校總課表由校長、三處主任及教務組長每週不定期巡堂並詳實填寫巡堂紀錄,學期末將巡堂紀錄簿呈閱校長後繳回教導處保管備查,以落實教學正常化,維護學生學習品質。
5.積極辦理教師公開課暨入班觀課,102學年度起辦理入班觀課,每學年每位教師公開課2次、觀課4次(每學期各2次),由教導處於新學年度之初排定計畫與實施預定表,並於每次公開課之後請觀課教師填寫觀課紀錄表並給予教學者回饋與建議。
(二)優點與特色:
1. 教師建置閱讀教學檔案,並參加專業學習社群,掌握課程與教學的實施脈絡。
2. 辦理各項教師增能研習及各項專業發展會議進行研討,提出具體可行的課程改善計畫。
3. 各處室運用相關資源,結合課程辦理相關活動,增進課程教學品質並藉由相關會議評估、檢討各項執行改善計畫,並作適時修正。
4. 學校團隊已形成一學習型組織,透過週三教師進修與週五讀書會時間,精進教師專業能力,持續進行課程實施的改進行動計畫。
(三)未來精進的方向與策略:
精進方向
|
預計實施策略
|
持續辦理教師專業成長活動,掌握教師教學與課程實施的成效及改進策略
|
1.持續辦理教師增能研習、專業對話、教師專業社群等成長活動,加強教師教學、反思與回饋機制,提昇教師課程實施評鑑改進的能力。
2.落實公開課實施計畫,希望能透過觀察教學者的教學常態,藉由具專業知能的伙伴參與,以善意的角度提供觀察所得,即有效的教學回饋資訊,以供改進教學,提升教學的效能,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