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_img
 
temp_img 您的位置: 首頁»  社區風華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社區風華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社區風華


1-1 好美里社區沿革


 壹、尋根溯源


        明朝時期,倭寇、海盜橫行於中國沿海一帶,包括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當年的台灣西南沿岸有一個「倒風內海」,是台灣西部海岸和澎湖、大陸距離最近的地方,魍港就是位在這內海的出口處。

        而後鄭芝龍率眾來台,屯駐於此,開墾魍港內海沿岸,包括大奎壁、井水港、下茄苳、鹿仔草、龜佛山、南勢竹、龜仔港、糠榔及大坵田等九莊,合稱「外久莊」。這是中國人最早在台灣進行略具規模的開發,而魍港就是當年台海兩岸通商貿易最具代表性的港口。繼於荷蘭人佔據台灣,趁鄭芝龍在福建、浙江征戰時,在魍港的青峰闕修建砲台,以防鄭家捲土重來,直至鄭成功擊退荷蘭人收復台灣才將魍港易名為蚊港,並在清朝中葉改稱虎尾寮,光復後更名好美里。


 貳、好美里述今


1.地理位置:現在的好美里位於嘉義縣布袋鎮西南方,南以八掌溪與台南縣北門鄉雙春村毗鄰,北隔龍宮溪與布袋嘴為界,東鄰新塭,西臨澎湖水道與澎湖群島 隔海相望。


2.入里交通:不論南下或北上均可經台十七線於新塭轉入163線往好美里方向即可到達


3.里民職業:由於八掌溪急水溪兩大河流道和挾帶泥沙淤積,古倒風內海已變成陸地,滄海桑田,曾經盛極一時之魍港也從通商、捕魚的重要港口,演變成以養殖漁業為主的漁村。居民以養殖虱目魚、蝦、蟳、文蛤、牡蠣、剝蚵、拎魚、討海掠 魚、鰻苗、養蛋雞等…。


4.文化巡禮:本里太聖宮供奉之媽祖聖像,經教育部鑑定為明末雕刻,是台灣第一尊榮獲政府單位鑑定為明朝雕刻作品,因也可能是最早來台的媽祖,故專家研究學者及香客不斷湧入朝拜,相信本里『魍港媽』香火盛況可期。其他古跡尚有崇禎九年,荷蘭據魍港的巢城砲石–「青峰闕」(因二小丘上的青榕成峰,中有闕口,而得名,俗稱青龍關)、「大缸口」、昔日飲用水池的「井腳頭」、海寇財物沉沒處的「黑財窟」、「滿清衙門」、及「林投山」(目屎流山)等多處。來此考古懷 舊,絕對不虛此行。


5.好美天堂:好美里擁有多樣性景觀資源,包括紅樹林、河口、潟湖、沙丘、魚塭、鹽田、防風林等。故在民國74年行政院所核定「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中,將好美里地區提升為自然保護區。本區紅樹林以海茄苳為主,面積約六公頃,間夾有少量水筆仔,加上稀有種五梨跤及欖李的復育成功,成為全台最重要的紅樹林混生林。紅樹林下廣大濕地孕育著豐富的魚、貝、蝦,蟹、土龍等水生生物,造就了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天堂,並提供鳥類覓食棲息的溫室,如此繁多的生命景致,讓人目不暇給,來到好美里走一遭,即能享受最美的生態。

 

 

 

  ↓↓↓  更多內容,請下載附檔。  ↓↓↓  

--



temp_img 社區風華.doc (47KB)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  學校相關資訊:網站管理維護:  俞士鈞老師   通知管理員   地址:625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106號   電話:05-3431524   傳真:05-3430310
Copyright c 2011 好美國小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_img
 temp_img系統設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