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壽 森 林 特 色 小 學
temp_img
 
temp_img 您的位置: 首頁»  揚琴隊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揚琴隊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圖文上稿內容圖片 

揚琴社

 

圖文上稿內容圖片

 

「龍壽揚琴隊」,是一支具優良歷史傳承的隊伍,從黃金生老師、謝瑞燕老師、熊思婷指導迄今已有43年的歷史。 感謝熊思婷老師、熊素枝小姐長期指導。

感謝龜山區公所及各界全力支援。

 

二橋揚琴簡介

 

      早期傳統揚琴的形狀與構造,輕巧而簡便,清脆而悠揚,兼具聲音的包容性所以被廣泛運用在地方戲曲,比如說唱音樂、歌仔戲、客家戲、布袋戲…等的具種伴奏形式,因而能流傳至今。

民國四十年代,著名音樂家祁寶珍、李協和、謝萬福、何名忠、周耀當、江菊松、夏炎、孫培章、董榕森…等眾位國樂前輩,致力於振興國樂推廣教育,也因此有大量的獨奏曲、合奏曲譜。而隨著樂團的組織結構,曲目的改良,二橋七、八行的小揚琴已不敷使用,所以逐漸朝向擴大音域、半音的方向改良,而有十行、十一行、甚至十四行的產生,且運用了相當長的時間。當時中廣國樂團黃蘭英老師,仍是使用二橋十行,而晨鐘國樂社的黃祖彝老師使用的揚琴則是二橋十四行。

由於十四行揚琴十分笨重,所以無法普遍使用,在民國四十年代,中廣國樂團便設計了十三行半音階揚琴,同時在民國四十三年,黃祖彝老師也設計了二十行半音階揚琴,並在民國六十三年的「中國歷代樂器展覽」會中參展。這在當時可算是相當創新的改良,只可惜未加以研究推廣,而未普遍使用。因此,從民國四十年代到民國七十年初,國內可說仍使用小揚琴,但是大揚琴的行蹤,已慢慢浮出了。

民國五十年代,由各大專院校培育了許多優秀的揚琴學生,使揚琴能突破傳統手法,大為提昇了演奏技巧,且創造了許多揚琴獨奏曲,如蔡錫山-- 「蝴蝶操」、「豐收樂淘淘」;夏炎--「綠洲」、「清溪流水–彎月」;魏麗瑩-「午夜聞鶯」、「牧野遙思」、「童年」、「碧海青天」、「春綠林」…等,使揚琴展現出更多的獨奏表現力。

傳統的小揚琴傳入中國已運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它的發展也漸受到重視,尤其在傳統戲曲裡,亦是重要的一環。而「龍壽揚琴隊」,從黃金生老師指導迄今三十幾年的歷史,都是以小揚琴為發展,而龍壽村已做到「家家沐樂音,戶戶琴聲揚」地步,可見二橋揚琴的魅力。



temp_img 龍壽國小4.jpg (71KB)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  學校相關資訊: 通知管理員   地址:333桃園市龜山區龍壽里龍校街30號   電話:03-3296554   傳真:03-3506169
Copyright c 2011 龍壽國小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_img
 temp_img系統設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