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網標題flash
temp_img
 
temp_img 您的位置: 首頁»  蔡清其(一)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蔡清其(一)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瓊林欽旌節孝坊

 2013/3/26

作者:蔡清其


「欽旌節孝坊」,是金門縣縣定古蹟,又稱「顏氏節孝坊」,位在瓊林聚落到中蘭村間的環島北路旁,即在金門古官道上,此坊是清道光皇帝為旌表瓊林新倉下二房第二十二世蔡仲德之妻顏氏鳳娘節孝所立。所謂節孝坊,即貞節牌坊。


顏氏鳳娘,金門賢聚人,嫁瓊林蔡仲德為妻,夫不幸去世,年二十六守節,玉潔冰清,苦節堅貞,歷經風霜,嚐盡辛酸,直至晚年,苦盡甘來,四代同堂,安享親倫,享壽八十一歲,為世人所稱頌。清道光五年,西元1825年,頒聖旨建坊表彰,故云「  欽旌節孝坊」。


「  欽旌節孝坊」,其明間正中央書「欽旌節孝」四大字,正面額枋雕刻有雙龍搶珠圖,花板雕刻有回首麒麟圖,坊簷樓有脊飾蚩尾,脊飾蚩尾也稱為「螭吻」。次間額枋有「龍馬負河圖」、「神龜背洛書」的雕飾,牌坊頂端有雕「聖旨」牌字樣及泥塑魚型圖像。坊柱上有題刻楹聯,其中之一為瓊林遷居澎湖的蔡廷蘭所題對聯:「飲孽奉姑代職寢門全孝道,和丸訓子流徽巾幗享高年。」按蔡廷蘭,乃瓊林二十二世裔孫,後來中進士,是為「開澎進士」。


從官澳經沙美、斗門、何厝、高坑、中蘭、瓊林、雙乳山、榜林、後浦(今稱金城)、官路邊、官裡到金門城的「官路」,是古代金門最重要的道路,明清兩代時期在官路兩旁豎立了許多牌坊及石碑,用來傳達朝廷政令與頌揚功德。故位於瓊林東北方的「欽旌節孝坊」與西南方的「一門三節坊」都在古代官道上,格外醒目,留傳迄今,萬古流芳。


金門地區目前僅存的貞節牌坊有三座,三座牌坊的事蹟在金門縣志上都有記載,最先是「邱良功母節孝坊」的許氏(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其次是「顏氏節孝坊」的顏氏鳳娘,然後是「一門三節坊」的姑媳三人(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這三座牌坊中,以後浦東門的「邱良功母節孝坊」較完整,在瓊林的兩座牌坊都有缺件,「一門三節坊」的聖旨牌可惜已經遺失,「顏氏節孝坊」和「邱良功母節孝坊」上的聖旨牌,是金門地區目前僅知的兩座牌坊聖旨牌,彌足珍貴。


雖然「顏氏節孝坊」的聖旨牌猶存,但是牌坊第二、三層簷樓石材都已經散失,所以後來是用水泥重修後,又上白漆修飾之。據云,民國七年九月一日,農曆七月廿六日,金門發生大地震,繼而龍捲風侵襲浯島,導致牌坊摧毀殆盡,或殘缺不全,或僅存原牌坊石柱。民國五十三年,金防部司令官巡見瓊林東北隅「欽旌節孝坊」四柱尚立,巍峨壯觀,古雅古香,遂下令地方鄉鎮應予以整修。時任金瓊鄉民政幹事蘇子雲君,與建設幹事蔡世強君奉命參與修復工作。經鳩工修繕,雖以新灰整合當時路邊搜得的舊石料,拼湊變成現狀,然其牌坊主體條柱、石刻、對聯,均係原建的舊石物,未曾更改抽換,已屬難得。我們深切期望管轄單位能設法整修,以恢復其舊觀。


顏氏鳳娘的長子蔡行猷,是一位樂捐公益的士紳,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在古官道上所建的「觀德橋」,即是蔡行猷所捐建。母親獲旌表一座「欽旌節孝坊」,兒子致力公益,修橋行善,造福鄉里,誠可謂母子典範,皇清誥贈其為「武德騎尉」。


「欽旌節孝坊」的對聯鑑識與相關問題,承蒙蘇子雲、蔡昭明、蔡群生、蔡水木、蔡錫忍等諸鄉賢協助佐證與釋疑,謹此致謝;其中蔡錫忍君,即為蔡仲德之第六代後裔。茲將其精美的對聯全錄如下:
西南面──
蔡廷懷所題之中聯:
苦節堅貞廿六歲矢志舟備感風淒雨慘
恩錫獎綸千百年垂名華表無慚玉潔冰清
鄉進士現任知縣愚叔廷懷拜贈
蔡廷蘭所題之邊聯:
飲孽奉姑代職寢門全孝道
和丸訓子流徽巾幗享高年
愚弟廷蘭頓首拜贈


東北面──
顏高飛所題之中聯:
人欽亮節羨鞠子養姑辛苦蓮心開蔗境
天慰艱貞喜一堂四代恩榮鳳詔遂烏私
辛未科賜進士愚姪顏高飛拜贈
薛允中所題之邊聯:
青年鏡破釵分一縷貞心耐霜雪
晚節甘來苦盡九旬遐福種兒孫
姻姪薛允中率姪鴻圖梅脩仝頓首拜

 

 

追憶瓊林林園

 2013/2/21

作者:蔡清其


「芳園植嘉木,碧海勵忠貞。」好一副清新莊嚴的對聯!這座「芳園」稱為「瓊林林園」,民間俗稱「花園」,也就是瓊林的舊公園。


瓊林林園,坐落於環島北路與瓊安路間的三角神秘地帶,與瓊林圓環碉堡近在咫尺,當你駕車呼嘯而過,絕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瓊林林園建造於民國三十九年底,是國軍為了紀念古寧頭大戰死難的官兵所開闢,翌年青年節並建紀念亭乙座,立紀念碑乙塊,以誌留念。整個林園佔地約兩畝,成長方形狀,原為隆高的田野,四周堆砌土牆成園,後改為加疊水泥花磚牆,四處為茂林所環抱,即使園裏亦翠林聳天,雖靠近環島幹道,然不失恬靜幽雅,令人喜愛!

這座清雅的林園,一向為軍隊講習、訓練、出操、鍛身、休憩的場所,最早是國軍團部集合場,其次為兩棲蛙兵成功隊集訓地,後來由瓊林營連軍隊所運用。直至民國五十餘年,國軍撤守近郊,始由瓊林村公所開闢為「兒童樂園」,斯時園區增建溜滑梯乙座、鞦韆乙座,星期假日,兒童學子踏足林園,或溜滑梯,或盪鞦韆,或捉迷藏,盡情歡樂,時時傳出笑聲。雖然當時民眾已經索回登記為私地,但是林園的規模依然完整,歷經數次整修刷新,仍然展現紀念公園的風華!


林園的拱型大門,面向西北郊野,俯視大陸河山,可以品嚐田園風光味,也可以聆聽滔滔海潮聲。林園入口處左右原本有兩個綴綠裝飾的瓶狀圓柱,猶放射出迷人的光采,門前道路上的各色鵝卵石粒粒可見,道路兩側擁抱著茂密的木麻黃。拾階而上,可見園門橫楣正中央鑲有一枚青天白日徽,其下書「瓊林林園」四大綠字,一副紅字對聯云:「芳園植嘉木,碧海勵忠貞。」兩側斜牆上綴以黃色梅花圖,令人感到莊嚴肅穆,一股浩然正氣不禁襲上心頭。當你望向園區,清新可愛與雅趣十足盡在眼簾。


園區正中央,有先總統    蔣公的塑像聳立,整個基座為大型青天白日徽,弧形水泥座加上鐵鍊圍拱,其外環植蒼碧圓柏,塑像正面中央書著「先總統    蔣公遺囑」,背面書以「永懷領袖」,左右各為領袖名言:「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令人肅然起敬!這座塑像為晚期國軍所建造,根據附近駐軍和居民傳說,在深夜裡,時常聽見國軍部隊仍然在操兵、唱軍歌、答數……啊!這是國軍英魂。軍方就建請上級建立先總統    蔣公塑像,以告慰英靈;等到塑像落成以後,國軍官兵親臨祭拜,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從此林園天下太平!


一上瓊林林園,放眼望去,盡是綠意盎然,相思樹、苦苓樹、樟樹、檸檬胺樹、木麻黃樹,相擁參天,蒼柏、綠草點綴其間,蒼翠欲滴,綠蔭滿園,清芳幽雅;十字水泥鋪面小路,就是整個林園的分界線,三處石桌椅分布恰如其分;巍然的溜滑梯笑傲藍天,輕盈的微風頑皮地盪鞦韆。在左方空地一隅,就是六角型的紀念亭矗立地面,亭上六條青龍飛天,花崗石紀念碑樹立正面,綠瓦紅柱,古色古香;整座天花板上輻射著青天白日軍徽,其下環列石桌椅,供人雅坐。同時也與    蔣公塑像基座的青天白日互相輝映。

值得一提的是,六角型紀念亭內,這座「紀念碑」是為紀念「古寧頭戰役」而設,碑中鐫刻著精采的詩文云:
余奉令於民國三十九年八月接篆本支隊;越三月,即調來金擔任守備;當離台時,奉令將本支隊傅團改撥嵩山支隊,另由崑山所部林團改歸本部建制。該團參與古寧戰役,傷亡較大,戰果至豐,層鋒嘉許,支隊與榮。緬懷先烈,為國為民,殲匪取義,碎首欽崇,高風亮節,勳業永隆。再造民國,以慰英雄,黃花佳節,敢告蒼芎。值茲紀念亭落成,謹吟絕詩一闋,書刻碑誌,以弔紀念:
古寧一戰樹奇功,血染灘頭映水紅。
故國河山驚變色,漫天風雨泣豪雄。
   支隊長  侯志磬  親撰
中華民國四十年三月二十九日立


從石碑中的詩文和史實可知,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發生古寧頭戰役,共軍兩萬餘人,乘櫓渡海,登陸古寧頭北山、一點紅海岸,企圖攻佔金門,我軍誓死拚命抵抗,駐守於金中地區的瓊林團部隊也奉命支援作戰,沿著后沙海岸線攻擊共軍,先攻克嚨口,殲滅無數共軍,乘勝追擊挺進,另以一部份團部軍隊沿海灘包圍共軍後方,並乘機燒燬敵船,斷其回航機會,協助作戰,居功至偉。古寧頭大戰,激烈空前,驚天動地,震撼中外,為扭轉兩岸局勢安定的重要一戰,從此共軍未再越雷池一步。

  
這一首七言絕句一直藏身於瓊林林園中,整整一個甲子有餘,這首抒寫古寧頭戰役史實、正氣磅礡萬分的七絕詩,或許有人曾經在書報上見識過,然而,真正知道它的出處的,我想應該很少吧!沒錯!它隱居於塵世外,彷彿早已從人間消逝了。


民國一百零一年七月,因這塊私地所有權民眾欲建房舍,申請移除林園所有地上物,怪手所到之處,均化為烏有,已然成為平壇原野,它真的從人間消失了。「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我想:這是對瓊林林園紀念碑國軍英靈最好的寫照吧!


 那天,當我再踏進這個熟悉的園區,追憶著芳園的種種情景,重溫青少年時期俯讀林園的舊夢,多少往事,齊湧心頭,恍惚隔世,我不禁憮然不已!  


 

瓊林苑世外桃源

 2013/1/31

作者:蔡清其


金門瓊林之中,有一處世外桃源,它是瓊林的新公園──「瓊林苑」。瓊林苑坐落於瓊林東北隅,最早是民間農地,先移為營區、戰壕、防空洞,軍隊曾駐紮此地,而後闢為新魚池,環植樹林,但是年久失管,淪為垃圾場,有礙觀瞻,實在可惜。


有一次,適逢召開聚落座談會,熱心地方事務的鄉老提出建言,主張開闢為瓊林運動公園,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承諾願意規劃之,樂觀其成。此事再經瓊林里長不斷追蹤、奔走、協調、爭取,終於獲得補助建設經費定案,總計工程費達新台幣一千多萬元。


瓊林運動公園於民國九十三年始工,民國九十四年夏竣成,更名為瓊林苑。善哉瓊林苑公園,巍然壯麗,頗為宏觀。內有雲牆、涼亭、曲橋、流水、石景、假山、草地七處、圓拱門四座、籃球場乙座,後來西側建一座彩虹石橋通往保護廟前印月池,使交通更便捷。復佈置石椅二組、鐵椅數座,以為休憩之用。整座園區,幽雅安靜,猶如世外桃源,引人入勝。

由遠處觀之,那兩列深藍色琉璃瓦、白色粉牆之雲牆,一東一北,均成上下起伏波浪狀,猶若兩條白腹青龍盤踞其間,栩栩如生,吞雲吐霧,各安其所,悠然自得。在瓊林苑入口處,雅石堆立,其中有紀念石碑乙座,並於石板上鏤刻「瓊林苑」三紅大字及碑文,極為醒目,載述建築緣起,表彰美意難得,盛讚熱心芬芳,故永誌留念,並期盼弗諼。由東側雲牆外的圓拱門及各種孔狀望向園內,似乎見到了一片人間樂土,令人嘆為觀止!

瓊林苑公園的西南方,先由沙溪溝環繞迴流,溪旁有二百多公尺的聯外道路,直通環島北路,再由數十餘棵羊蹄甲與一整排金露花所圍護,雅趣十足,沙溪的西南側溪畔遍植羊蹄甲與楊柳,春秋兩季開花時節,紅豔照溪流,令人激賞。園中有一座九曲橋通幽,可穿越圓拱門,別有天地。另有一百多公尺的不規則石板路蜿蜒其間,猶如一條有生命的斑白蛇,躺臥公園胸膛,守護著公園,早晚似乎都感覺到牠的脈動與氣息。其東南方則另有一條三百多公尺聯外道路,直通瓊徑路,園外道路兩側的圍牆古色古香,另一邊是一墓園,綠坡南斜,環植著風鈴木,每當開花季節,別具勝境。


公園的正中央,是一大片綠草地,脈脈含情,對著一大片藍天空,任憑白雲輕吻。綠草地上,花木扶疏,蒼翠欲滴,才是此園綠意幽雅的原因。園中最特殊的地方,應當是栽種了幾棵玉蘭花,每當初夏或晚秋時節,玉蘭花綻放,芬芳繽紛,浪漫滿園,迷人至極。園中還有黃花台灣欒樹,為你遮廕;等身羅漢松,向你微笑;鵝黃相思樹,引你遐思;整列常綠竹子,惕你節操;觀賞木麻黃,讓你撫摸;芬芳山黃槴,任你品味……。


好幽雅的公園啊!每當清晨旭日和黃昏夕陽,我就是它的常客,它永不嫌棄任何一位遊客,即使你多麼吵雜、多麼蹂躪,它依然默默承受,鳥啼園逾幽,蟬鳴境逾靜。從清晨到夜晚,時時刻刻,都有人們走過它的胸膛,或散幾回步,或跑幾圈兒,或投幾個籃球,或做健身操,或打太極拳,或在假山、石景、小橋上玩耍拍照,或在石椅、鐵椅上沉思小睡,或和身在軟綿綿的綠草裡尋夢去……在幽雅公園裡,總令人感到賞心悅目,美不勝收,怡然自得。

瓊林苑公園何其有幸,民國一百年八、九月間,又換上新裝,原有水泥籃球場地重新整修,換上紅綠鮮明的壓克力地板球場,美觀大方,別有一番佳景,那是多少青少年的期待與夢想。這是里長又向金門國家公園爭取整建,連同四座八盞水銀燈,總計花費新台幣一百二十餘萬元。每當夜幕低垂,銀燈初亮,這裡就是愛打籃球者的天下了。


那天,閒來無事,拿來紙筆,特別記下「瓊林苑」紀念碑文,聊供雅賞,全文如下:
瓊林自古人文薈萃,賢達輩出,其反映在宗祠及古厝閩南建築風格尤其特色,惟在景觀庭園方面稍嫌不足。適聚落東北方隅存有空地,面積約三千平方公尺,地方熱心人士盼能善加利用,乃發動協調,里長蔡顯明努力斡旋,地主蔡鈺永、蔡鈺泰賢昆仲及蔡少清君亦有感而發,提供土地,國家公園管理處樂於進行造園工作。園內有建築師精心擘畫及施工單位鳩工完成之作品,曰雲牆、涼亭、曲橋、流水、石景、假山,花木扶疏,儼然江南庭園風味;完工之年,更感地主與鄉親熱心之舉,特名「瓊林苑」,以資紀念。


民國九十四年歲次乙酉年仲秋立。


 

瓊林風獅爺

 2013/1/15

作者:蔡清其

 
瓊林風獅爺共有四尊,包含北風獅爺、南風獅爺、蔡氏家廟後壁風獅爺、二十一號民宅牆上風獅爺。瓊林這四尊風獅爺,遠近馳名,鄉親旅客祭拜祂,民俗專家追逐祂,觀光客尋找祂,廣告商拍攝祂…… 。 
瓊林北風獅爺:北風獅爺以泉州花崗岩白石雕刻而成,其功能為鎮風、辟邪,座向是西南朝東北,屬於村落型風獅爺,高度約193公分,採立姿,其胯下有一葫蘆,象徵為雄獅,獅張笑口,顯露出燦爛的笑容,手持四角令旗,背脊分布雲型捲紋。此尊瓊林風獅爺已經成為觀光客的最愛,線條古樸,神奇威猛,終年穿著人們敬獻的紅色披風,經常成為觀光摺頁或推廣觀光文宣上的主角,在網路上也名揚中外。


瓊林位處金門中心點,昔稱「平林」。金門村落有寺廟的地方,通常會有一尊風獅爺。瓊林北風獅爺與保護廟就是如此,保護廟原稱「坪林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四年,西元1545,重修於清道光二十八年,西元1848,故北風獅爺有將近五百年的歷史。北風獅爺原位於保護廟息仔寺左後方,設立位置曾歷經三次遷移。民國三十九年,因部隊構築工事,挖到風獅爺的基石,使其倒入壕溝中,不慎埋入土中;至民國五十五年,因日久雨水沖刷,顯靈露出鼻樑的一角,被鄉老發現,才得以重見天日,即由當地村民豎立於原址旁。民國六十一年,鄉人認為風獅爺旁有糞坑不雅,建議移動位置,又往後遷移數公尺。民國六十三年,因為附近要建公廁一座,再遷至環島北路旁──瓊林戰鬥坑道出口旁,直到今日,倏忽四十載。


瓊林南風獅爺:南風獅爺以花崗石雕刻而成,座東北朝西南,屬於村落型風獅爺,高度約114公分,採立姿,胯下有一葫蘆,象徵雄獅,造型樸實,身成圓柱狀,表情嚴肅,右手執令旗,左手拿帥印,是鎮水煞、辟邪的厭勝物,因為前方東南方有一條溪沙溝,明清時代下雨時常氾濫,會淹沒村莊東南隅的田舍,故鄉民建此以鎮之,水患遂平。由此觀之,此尊風獅爺應有數百年的歷史。瓊林孚濟廟,也在南風獅爺附近。南風獅爺就位於瓊林15號民宅屋右側,村外溪沙溝上游溪畔。


瓊林蔡氏家廟後壁風獅爺:此尊風獅爺嵌於蔡氏家廟的後壁上,屬於牆垣型風獅爺,是以泉州深綠青斗石雕刻而成,高度約76公分,採前立後坐姿,其胯下塌陷,代表母獅,表情笑口常開,主要功能是針對巷道的沖煞、鎮邪厭勝物,是此尊風獅爺的一大特色。這尊風獅爺曾被藍山咖啡相中,成為藍山咖啡廣告的代言者,祂也時常成為推廣文宣上的要角。蔡氏家廟始建於明嘉靖八年,西元1529,重修於清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由此可判斷此尊風獅爺有三、五百年的歷史。


瓊林二十一號民宅牆上風獅爺:這尊風獅爺鑲嵌於瓊林二十一號民宅的北面牆壁上,屬於牆垣型風獅爺,是以青斗石雕刻的石獅,採前立後坐姿,其下體無法分辨雄雌,其右下同時鑲嵌一塊紅磚,上面刻著「石敢當」三個字,兩相輝映,古樸可愛,主要功能在於鎮路、沖煞、鎮邪,雖然只有25公分,但是仍然可以見到風獅爺所發出的笑靨,可說是全金門最嬌小的風獅爺。這座民宅乃清朝所建,是故此尊風獅爺也是歷史悠久。


其實,以上四尊風獅爺,在瓊林或金門本地,俗稱「石獅爺」,過去只有屋脊上的厭勝物,才叫風獅爺,昔年瓊林還曾有數尊屋脊上的風獅爺,祂才是真正的「風獅爺」,就是鎮屋脊的瓦將軍。瓊林一號私人住宅原有一尊屋脊上風獅爺,可惜因為建築新房屋,連古厝一起移除。目前金門縣政府把全金門所有的風獅爺都列為古蹟,加強維護保護。


瓊林這四尊風獅爺,最為著名的,要算北風獅爺了。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中,由行政院文建會指導、金門縣政府主辦的全國文藝季「金門風獅爺」,在瓊林村隆重舉行,人山人海,萬人空巷,新聞躍上各項媒體版面,栩栩如生的金門風獅爺因此聞名四海。當時除了乘坐公車,參觀金門著名村落風獅爺,有專人導覽解說外,還辦理票選風獅爺等活動,其中瓊林北風獅爺就獲得四項第一名,包含造型最為壯美、笑容最為燦爛、最具人獸威儀、穿著最有品味。


民國九十年,有一位華僑美食專家胡女士,特別從加拿大千里迢迢來到金門瓊林,就是為了要祭拜這尊北風獅爺,原來她是來還願的,除了燒香祭拜,還為北風獅爺換上新的紅披風。她在四年前,曾經到金門旅遊,品嚐地方美食,路過環島北路瓊林,驚見北風獅爺,下車向北風獅爺虔誠祭拜許願,如果印刷發行的美食書本大暢銷的話,一定會再回來拜謝。她回加拿大後,按計畫印書發行,結果書本大賣,讓她感受到不可思議!所以才又老遠來金門還願。


去年十二月十四日,金門日報新聞曾報導,一對參加「金門縣政府101年度獎助來金門拍攝婚紗活動」的俊男美女情侶,即將成為新郎新娘,以瓊林北風獅爺為主景,拍攝婚紗照,他們歡歡喜喜,同心同願,各伸出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合圍著北風獅爺胯下的大「葫蘆」,祈願將來能夠順利生得一對好子女,就心滿意足了!我看到這則新聞報導,感覺滿創意新奇的。

每年的中秋節,是風獅爺的生日,村民會在這天祭拜這些村落守護神。村北的風獅爺,配合保護廟的醮慶,也會有祭拜活動,通常是農曆八月十五日厲府大王爺生日或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生日。祭拜蔡氏家廟後壁風獅爺,燒金帛完畢,村民會將紅圓或糕餅等供品塞到風獅爺口中,稱為「塞虎嘴」;「塞虎口」的習俗,還有的是用「金錢」去擦獅口,目的是希望家中流涎不止的小兒能夠收涎。  


 

瓊林戰鬥坑道窺秘

 2013/1/3

作者:蔡清其

 

民國四十五年,推動金門戰地政務,戰鬥村在編組上,完全是以軍事為主,全村民眾16歲至55歲都納入編制。政府為了讓村莊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總共整建了十二個戰鬥村,而民防坑道也就建構在村莊的地底下,一旦戰爭發生時,這些位於村莊的地下坑道,便轉變為自衛保命的堅固地下堡壘。瓊林戰鬥坑道就是其中之一。


瓊林戰鬥坑道是民國五十七年開挖的,由瓊林民防自衛隊員挖掘泥土洞,每隔20公尺先挖一水井,在深6公尺處,每人分配挖掘5公尺,使用十字鎬、三齒、鋤頭、圓鍬、畚箕等工具,非常辛苦。當時由村莊的民防青壯年男丁負責挖掘,至今大家還記憶深刻,終身難忘。


民國六十五年,規劃準備灌水泥保固;民國六十七年,開始實施整建;民國六十八年完工,才有今日四通八達的瓊林地下戰鬥坑道。坑道以指揮所為中心,總長度為1413公尺,高度為2公尺,離地面六公尺。主坑道的寬度1.2公尺,可供二人通行,支坑道的寬度0.8公尺,只能供一人通行。


地下戰鬥坑道的指揮所位於瓊林里辦公室地底下,和地上的建築物正好結為一體,互為掩蔽,非常堅固。從坑道口進入,你會看到「聽坑道說故事」的佈告牌,沿路設有射擊口。指揮所中配備一應俱全,除開挖水井,供軍民飲用,還有彈藥庫、儲糧間、電話機、對講機、馬達,主坑道與支坑道有防護鐵門阻隔,可做為長期備戰之用。在支坑道中還挖掘地下水井,以作為防洪之用。指揮所中也設有民防自衛隊瓊林中隊及戰鬥坑道的簡報,海岸雷區,金廈兩岸形勢圖,還有懸掛金門的精神標語:「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戰鬥不怕死。」「獨立作戰,自力更生,堅持到底,死裏求生。」另外佈置一些居民生活的舊照片,令人回味無窮!

     
   坑道內設有通風孔,通風良好,冬暖夏涼;還設有待機位置,可供閃避、躲人、儲糧;另外設有發電機,可供停電時自行發電。坑道設有十二處出入口,可通到村莊外圍主要路口的機槍兩用堡射口;也有少部分與民宅、防空洞相連接,便於避難與增補民兵及物資,形成聚落的防禦網。所以,北至風獅爺,南至水質管制中心外,東南至坑墘宗祠,都是坑道的範圍。


目前從瓊林里辦公處到北風獅爺開放觀光的這一段坑道約284公尺,別有洞天,每隔5公尺有一盞燈,你可以親身順著神秘坑道,好好體驗一下民防時期坑道裡的生活情形。在這一段坑道裏,你可以看到指揮所的一切、射擊口、發電機、防洪水井、衛兵哨、通風孔、待機位置、通向民宅的防護鐵門、機槍兩用堡。等到你到達出口,洞外一片世外桃源,你會感到「道窮洞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奧妙,而北風獅爺也正在廣場上迎著微風,向你發出燦爛的微笑。


瓊林坑道自八十一年開放觀光以來,參觀人潮絡繹不絕,名聞遐邇。電影「夏天協奏曲」中,有一段張睿家、林逸欣與沙蟲的唱校歌答數,就是在瓊林戰鬥坑道裡拍攝的;中視連續劇「戀夏38度C」,胡宇威、吳映潔(鬼鬼)在瓊林坑道裡漫步取景;珍妮的「瘋台灣」,瘋過瓊林坑道與風獅爺;吳宗憲曾帶港星陳慧琳來坑道拍「食字路口」;浩角翔起──阿浩阿翔的「食尚玩家」、孫拹志的「台灣全記錄」、李興文的「在台灣的故事」、沈文程的「大冒險家」等都來坑道瀟灑走一回;這幾年來,許多電視台、廣播臺、影視製作單位也曾在此處錄製節目,不勝枚舉。


前總統陳水扁、前副總統呂秀蓮、前國防部長孫震、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立委楊應雄、議長王再生、議員蔡水游、議員蔡春生、前縣長陳水在、前縣長李炷烽、縣長李沃士、副縣長吳友欽、主任秘書盧志輝、民政局長翁伸金、社會局長方天吉、教育局長李再杭、建設局長葉媚媚、環保局長楊世宏、主任督學陳金文、金湖鎮長蔡西湖、校長蔡錦杉、校長吳啟騰、校長何莉莉、校長許維民、校長李錫南、校長陳為學、校長張樾、校長王添泉、校長李國安、校長陳為信……等,均曾經親身體驗過瓊林地下戰鬥坑道的福地洞天。
瓊林戰鬥坑道隔壁的瓊林民防館,觀光客也絡繹不絕。民防館其中陳列了民防自衛隊時期的文物、圖片、器物,說明了民防的演變、編組、成員、制服、參與造林、民宅工事……等情形,強調金門戰鬥村加強地下建設,並陳述金門戰地政務期間軍方對民眾的管制措施,還有一些精神標語,也值得一看。    


 

瓊林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記碑文再世

 2012/12/10

作者:蔡清其

 
 有日,忽然來到瓊林十一世宗祠內,偶然見到壁上道光二十三年蔡廷蘭祖所作「瓊林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記」碑文,因年代已久,歲月侵襲,風吹雨淋,整體碑文已經斑駁,甚至部分文字也已剝蝕,殊為可惜,感嘆不已。


返家以後,深覺應予以搶救,於是至坊間到處尋找金門專家學者相關著作,終於找到幾本,或文字敘述,或拓印本,經一一比對,剝蝕者依舊缺空,遺漏者依舊不全,謬誤者依舊欠確,甚至有部分標點處不當而失其原義者,難免又一陣憮然不已。

事隔多年,賢侄蔡顯彬君,因在台任教職退休,台金兩地家庭兼顧,時正閒居家鄉,來里公所閒聊,相談甚歡。我偶然談到「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記」碑文部分文字模糊不清,難以辨識,假以時日,一直風化剝蝕,必然失傳。不料賢侄竟然回我,他有底本,乃先人所留,自小習書法,即參照此文,還包含十一世宗祠的對聯及瓊林派(濟陽派)昭穆,他立即返家拿來底本讓我影印,當時我內心萬分的欣喜與感激,簡直不是筆墨可以形容的,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我將宗祠記碑文加以標點後,再送去給賢侄顯彬過目,他也認同我所標點的句讀地方大致上均正確,否則其原意就變了。我本想如家寶珍藏之,後來感覺還是公諸於世,分享鄉親與讀者,傳之永世,以不負顯彬賢侄傳我的本意;更期望鄉里未來有機會重修十一世宗祠,一定要復原這塊落成誌碑文,讓它風華再世,重見光明!賢侄蔡群生君,乃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第二十八世裔孫,聽說他對十一世宗祠相關事宜有深入研究,對此碑文亦有涉獵,喜不自勝,遂再就教於群生賢侄,經其考證無誤,方敢獻醜,謹此致謝。碑文是否完全無誤,尚請各界諸位賢達先進不吝賜教!


「瓊林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記」碑文原文如下:
浯洲瓊林之中有遺址,曰「官衙」者,前為吾族新倉上二房十四世祖明別駕贈大參    兼峰公所居第。公季子廉憲    肖兼公、孫光祿    虛臺公仍居焉;二公皆嘗任督學,兩世文宗,光耀門閭,一時稱盛。


洎明季倭氛燬於火,蓋廢為墟者,二百餘年矣。歲庚子道光二十年,族兄蔚亭集本房族人,并謀諸族親之居同安邑治者,即官衙地議蓋小宗祠宇,眾欣然聽命。蔚亭大出己貲,命仲子石東董其役。越明年落成,規模輪奐,計費白金三千餘兩,不藉眾擎。無何,蔚亭歿,石東亦相繼謝世,其弟尚暄、尚直、尚行踵置祠中祭器,復出制錢四百餘貫,置園數十頃,歲所入租,可供祭費。爰諏吉入祠,祀本支祖考妣,起十一世至二十三世,凡同支者,議有可祔皆祔焉,蓋親親之誼,盡於是矣。


蔚亭孝友仁厚,族黨和睦無間言,畢生勤苦,督諸子經營,家計頗豐,遽傾曩縻數千金,襄茲盛舉。工既竣,迺慨然謂諸子曰:「吾族自分支以來,他房皆有宗祠,獨我未有,春露秋霜,彌增悽愴,今汝輩尚肯堂構,得以妥先靈而展孝思,於吾願庶稍慰耳。」嗚呼!世之口習詩書,身處富貴而薄視其親者眾矣!蔚亭托跡田舍間,曉然於追遠報本大義,不忘所自出,此非人情之所難哉!其諸子咸黽勉以承父志,亦家訓使然也。後之人能不吝重貲,以時脩葺廢墜,或增置祀業,如蔚亭父子之有功於宗祖焉,則大參、廉憲、光祿之宗風亦永賴以不替者矣!
癸卯小春,予計偕北上,便道歸省祖墳,族人豔其事,為予述之甚詳。適尚暄兄弟以泐石之文來請,因登堂瞻    而樂為之記。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冬十月,新倉三房二十二世孫廷蘭謹記。


溫陵石室居刻。


 

金門落番的故事瓊林現代王寶釧苦守寒窯幾十年

 2012/12/2

作者:蔡清其


落番甘苦(七言古詩)
瓊林現代王寶釧,苦守寒窯幾十終。
族人成功艱苦拚,飛黃騰達人人恭。

 

金門瓊林族人落番的故事,令人感動萬千!現代的王寶釧,苦守寒窯幾十年,歷盡艱辛,甚至連夫婿最後一面都見不到,比古代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還要悽慘,真叫人柔腸寸斷!
從小到大,我時常聽到老一輩的長者,在茶餘飯後時,開講自己瓊林村裡族人落番的故事,我聽得很感動,有時難過、有時心酸、有時落淚、有的慶幸、有的羨慕、有的讚嘆……因為他們落番的故事,都有一番曲折離奇而感人肺腑的淒美故事,成功發達者,妥善照顧南洋、金門兩邊家,萬人欽羨;其不能發達者,南洋家已自顧不暇,金門家則無法兼顧,徒留遺恨!

族人蔡永要君,二十來歲,結婚不到四十天,放著如花似玉的十八歲新娘,獨守洞房花燭夜,即落番討生活去,從此留下孤苦零丁的元配,後來她與養女相依為命,勤儉持家,直到養女刻苦奮鬥,功成名就,擔任教師,出閣為人婦,嫁得好夫婿,創造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而她自己依然孤家寡人,守著空閨,守著活寡,一熬就是七十幾年,這情何以堪!蔡永要到達馬來西亞、新加坡(後來獨立)以後,落地生根,另娶妾室,生下一群子女,從此在南洋拚命討生活,早就忘記在金門瓊林所明媒正娶的美嬌娘。據說蔡永要在臨終前,曾經返回瓊林老家兩趟,但是當時兩位六、七十來歲的老人家見面,徒增感嘆,徒留遺憾而已!啊!這是第一位瓊林現代的王寶釧,她獨守寒窯七十幾年,失去丈夫,失去家庭,沒有親生子女,沒有家族香火,沒有明天,沒有希望,她現年九十二高壽……你看,她的一生多悲慘啊!現代的縣長父母官,是否該陳請總統頒贈一座貞節牌坊來表彰她呢?


族人蔡世詳君,生下一個女兒後,不久就告別美麗的妻女,告別幸福的家庭,告別生長的家鄉,因為要落番去,到南洋馬來西亞去工作,後來結識了番女,再娶番女為妾,俗稱番婆,幾年後生了一大堆子女,家庭陷入困境;族人為了前途,為了工作賺錢,一窩蜂落番去,並不是每一位都那麼順利幸運,他在南洋沒有工作做,民國五十幾年,只好帶著番婆、子女返回金門瓊林老家生活居住,然而原本生活背景不同,舊娘新娘不和諧,且父母不諒解,又常有怨言,造成第二次分離,蔡世詳帶著番婆、子女移居台灣,從此不再見面,最後夫妻天人永隔。值得稱揚的是,元配勤苦持家,除了奉養孝敬公婆,還撫養女兒長大成人,努力讀書,出人頭地,擔任教職,出嫁以後,擁有一個幸福圓滿的家庭,人人稱羨;元配自己則清心寡慾,無怨無悔,獨居到老,含憾而逝,她艱苦卓絕、堅貞不二的精神,應該永垂青史。這是第二位瓊林現代的王寶釧,她也苦守寒窯七十幾年,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幸福,沒有天倫樂,難道這是她的錯嗎?


族人蔡承擇君,二十餘歲,與美嬌娘結縭不到幾年,生下兒子之後,為了討生活賺錢,就離開二十餘歲的妻子、幼小的兒子落番去,他去到越南(古稱安南)工作過活,並非每位落番者都那麼幸運,蔡承擇並未續弦,只有勞苦工作,賺取微薄生活費,最後流落他鄉,客死他鄉,一直未再回到家鄉金門,當然與元配、兒子未曾再見面,元配獨自撫養兒子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延續家庭香火,頗獲好評,但是親人永隔,天荒地老。啊!這是第三位瓊林現代的王寶釧,她苦守寒窯六十幾年,丈夫沒有帶來希望,沒有帶來夢想,最後遺憾而終,她貞節的形象深植人心,精神永在。如果惟一有著希望與夢想者,那就是她把家庭的未來寄託給子子孫孫……。


金門瓊林族人落番以後,在南洋一帶發展,一生辛苦工作打拚,努力刻苦經營事業,最後發達出頭、好善樂施者,大有人在;甚至大富大貴、影響政經者,亦不乏其人,例如:蔡嘉種、蔡淑仁、蔡延甫、蔡錫琛、蔡錫洪、蔡水潭、蔡偉卿、蔡顯謀、蔡金情、蔡承澤、蔡端拱、蔡普中、蔡有祿、蔡承丑、蔡金對、蔡建殿、蔡國略……等人,其對家鄉的宗祠家廟、寺廟、學校等修建、設備,飲水思源,鼎力捐輸,有目共睹,回饋桑梓之情義,既深且大,令人欽佩與景仰,永垂不朽!


我深深了解金門瓊林族人落番去,一則導致現代王寶釧苦守寒窯幾十年的辛酸故事,刻骨銘心,終身難忘;一則促進族人刻苦耐勞,事業有成,揚名立萬,成為金僑楷模。因為曾經多少希望,海市蜃樓,破碎幻滅了!因為曾經多少美夢,夢斷南洋,遺憾終身了!也因為曾經多少勤苦,出人頭地,功成名就了!也因為曾經多少奮鬥,名留青史,萬古流芳了!


 

金門瓊林歷史文化與蔡氏宗祠祭祖儀典

 2012/11/19

作者:蔡清其

 

 一、瓊林歷史文化

(一)瓊林歷史
瓊林蔡氏,源於光州固始(今稱河南上蔡)濟陽派,北宋時期,祖先自同安西市遷徙於浯洲許坑(今稱金門古崗),再由許坑入主平林(今稱瓊林),後來成為瓊林的望族,歷宋歷元歷明歷清歷民國,歷史悠久,至今一千餘年。


瓊林,原名「平林」,明熹宗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因進士蔡獻臣在朝為官,學問純正,欽賜「瓊林」里名,迄今「御賜里名瓊林」匾額,仍懸掛於樂圃宗祠內,永垂不朽。瓊林蔡氏,「明代文治,清代武功。」數百年以來,一直是金門人傳誦不絕的史實與佳話,故「蔡氏家廟」川門對聯亦云:「清時文獻裔,喬木世臣家。」

(二)瓊林文化
瓊林蔡氏,乃「文武世家」,明清兩代,有六進士、六武將、七舉人、十五秀才、二十七國子監、八十二員生,文風鼎盛,遠近馳名,堪稱浯洲之冠。文有「父子文宗」進士蔡貴易與蔡獻臣、「布政使司」進士蔡守愚、「禮科給侍中」進士蔡國光、「山西司主事」進士蔡懋賢、「開澎進士」蔡廷蘭等,武有「軍門提督」蔡攀龍、「福建閩安守備」蔡廷隆、「廣東海門參將、署海澄鎮協」蔡文昇等,鄉賢名宦輩出,武將出眾,蔚為美談。「奕世簪纓」的「蔡氏宗祠」與「蘋藻時薦永家齊」傳統閩南式祭典、「怡穀堂」書香氣息,也成為瓊林蔡氏家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三)瓊林地景
瓊林位居金門島中央,為規模最大的自然村。村內的宗祠建築群、古式書齋怡穀堂和傳統閩南式民宅古厝,為聚落最重要的文化地景特色,還有四座廟宇、四尊風獅爺、兩座欽旌節孝坊、兩座觀德橋及觀瀾橋,亦為特殊的文化地景,瓊林聚落也正好位於古官道上,自古交通發達。其中以奉祀各房祖先的「七座八祠」、怡穀堂、風獅爺,最具有價值,現為國家二級古蹟;一門三節坊、參贊大臣蔡攀龍墓及觀德橋,現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101年9月29日,瓊林村已通過金門聚落登錄審查,這是金門縣的首次,也是全國的第十名,為「風華瓊林」再憑添一頁璀璨史!


(四)瓊林宗祠
瓊林蔡氏為明清名宦之後,顯貴發達,是故村中宗祠林立,有大宗「蔡氏家廟」,亦有各房分世而蓋的小宗,例如:「坑墘房六世竹溪宗祠」、「新倉下二房六世樂圃宗祠」及「十世廷輔宗祠」、「前庭房六世前庭宗祠」、「大厝房十世?崖宗祠」、「十六世藩伯宗祠」、「新倉上二房十一世榮生宗祠」等;其中「新倉下二房六世樂圃宗祠」及「十世廷輔宗祠」是由兩間相連的宗祠組成,故有「七座八祠」之稱,雄冠金門。俗諺有道是「金門城宮,平林祖厝」,絕非虛言。瓊林蔡氏大宗廟,始建於明嘉靖八年歲次己丑,西元1529年,重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歲次庚寅,西元1770年,距今將近500年的歷史。家廟正殿內兩側白牆壁上的「忠孝廉節」四大藍字,仿自南宋朱熹的筆跡,乃蔡氏家族流傳的祖訓。

二、瓊林祭祖儀典
(一)感念蔡靜山公
根據《浯江瓊林蔡氏祖譜》所言,瓊林蔡由一世蔡十七郎公於宋室南渡之初(一說北宋中末期),從許坑遷移至瓊林開基,傳至五世蔡靜山公,承先啟後,藩衍壯大。後世蔡氏裔孫為紀念靜山公,遂以每年農曆二月初七日靜山祖考忌日,和農曆十月初六日靜山祖妣顏氏忌日這兩天,大宗蔡氏家廟都會依例舉行十分隆重的「大三獻」祭禮來祭祖,即春秋二祭。蔡氏家廟的宗祠祭典,分為頭停、二停兩次,且需要聘請「大鼓吹」古樂來增加莊嚴的廟堂氣氛,典雅莊重。「大三獻」祭禮儀式,由明朝進士蔡獻臣自宮廷官家祭禮所引進,至今沿用五百年,台金陸一般祭禮無與倫比。


(二)準備祭典事宜
根據手抄本《瓊林蔡氏春秋大宗祭祖儀註》所載,祭典舉行之前十日,管理委員會主事人員依各種不同的性質,將祭祖輪值的「頭家」(當頭祭祖的人家)分成二十鬮份,其中瓊林本村有十八鬮份,前水頭、嚨口等有二鬮份,由管理委員會主事人員通知輪值的頭家,以公開抽籤的方式來決定各鬮的任務。

抽中一至四鬮的頭家,必須提供祭典所用的一切牲禮,並進行買辦下列相關祭品:鴨1隻、雞2隻、豬頭1個、魚1條、紅龜仔40個、紅大龜40個、白大龜60個、五秀1付、淡盒1架、順盒2個、紅燭仔4對、大紅燭4對、時金2千、大竹香2束、甘蔗屏20支、連炮4串。
抽中五至十八鬮的頭家,每鬮份另辦供品二十四碗(含二十碗葷菜及四碗餅干、糖果等素菜)及酒、茶、飯、湯包、湯棗、米粉湯等供品。

依據《瓊林蔡氏春秋大宗祭祖儀註》記載,各鬮頭家負責任務分配如下:
第一鬮:買辦公物,擺設豬羊桌。
第二鬮:辦圍碟,準備毛巾、臉盆及盆架。
第三鬮:洽請鼓吹陣及迎新婚酒二瓶。
第四鬮:出五牲盤。
第五鬮:出毛毯、蓆各一件。
第六鬮:出毛毯、蓆各一件。
   第七鬮:出備香爐、燭台。
第八鬮:出備香爐、燭台。
第九鬮:出前桌酒瓶盞。
第十鬮:出後桌酒瓶盞。
第十一鬮:掃祖厝,洗排椅桌。
第十二鬮:掃祖厝,洗排椅桌。
第十三鬮:洽租豬羊。
第十四鬮:出香爐、燭台一付。
第十五鬮:出香爐、燭台一付。
第十六鬮:出毛毯、蓆各一件。
第十七鬮:出毛毯、蓆各一件。
第十八鬮:出前桌酒瓶盞。
第十九鬮:出後桌酒瓶盞。
第二十鬮:祀前鳴金炮。

       
(三)祭祀祖先過程
祭禮前先行「出主」(即奉主就位),就是由輪值頭家裔孫啟開神龕門,把供奉在內的三十五尊祖先神主牌位一一地迎請出來,依序安奉在供桌前的座位上,每一尊牌位都有固定的坐位,序尊卑,論昭穆,一定要對號入座。祭桌於宗祠拜殿明間、次間依序排開,共分為左、中、右三大桌。明間為主供桌,由始祖十七郎祖考妣高坐首席,二世至五世祖考妣神位同桌作陪;次間左右兩側供桌則奉列六世以下祖考妣神主,左側供桌供奉十三尊神主,右側供桌供奉十二尊神主。「頭停」神主牌位排序(略)。


「頭停」的祭禮,約於上午十點半左右開始,司儀官、引導官、贊禮官、讀祝官等著禮服依序就位,由司儀官發號施令,主獻官、陪獻長老(老大)七名著長老禮服亦依序就位。祭祀官五至七名,陪獻長老(老大)七名,必為單數。


輪值出任頭家的人員,皆需穿著一襲藍布長衫,在祭典中充當祖靈的服務生,隨時服侍在供桌的旁邊,奉獻祖靈一切必要的祭品。中間主桌的服務生,由十八位頭家中,挑選輩份較高的兩位,榮任侍候開基始祖的任務,其他十六位則平均分配,站立於兩側供桌的後方,依司儀官的號令行事,或斟酒,或盛飯,或倒茶,或提供甜點,依序動作,不得苟且隨便。族人分立兩旁觀禮,於畢祭後,自行跪拜祖先。


「頭停」的祭禮在「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大三獻禮後「進主」(即納主),也就是將神主牌位依相反順序迎請回神龕內。


稍作休息後,「二停」的祭禮再次於上午十一點半左右開始,「二停」的儀式和「頭停」大致相同,仍須再行「出主」,將神龕中的祖先神位再次迎請出來,但排位要略作更動,原本「頭停」祭典中的主桌座位,則由五世祖考妣牌位奉列首席,六世祖考妣三尊神主牌位作陪,共計五尊牌位。兩側次間供桌則由七世祖考妣領銜,依次分昭穆序坐兩側座位,左側供桌供奉十二尊神主,右側供桌供奉十一尊神主。「二停」的祭禮,依然用大三獻來祭祖,馬虎不得。「二停」約於中午十二點半左右結束,再依序「進主」,迎請回神龕內,等焚化金帛、鳴炮完畢,整個祭禮告終,即關上祖先神龕門。後代子孫深感於「祖德流芳」,更期望「福壽祿全」。「二停」神主牌位排序(略)。


(四)家廟祭典儀式
大三獻儀式:  
初獻禮──
通:祀典開始、鳴鼓三通。
奏大樂、鳴炮、奏細樂。
引導官就位、贊禮官就位  、讀祝就位官、陪獻長老就位、主獻官就位。
通:盥洗。
引:詣盥洗所。
贊:盥洗畢。
通:省牲。
引:詣省牲所。
贊:省牲畢。
通:視饌所。
引:詣視饌所。
贊:視饌畢。
通:詣香案前行初獻禮(引贊全唱)。
通:上香、晉爵、酌酒、面東祭酒。
引:詣祭酒所。
贊:祭酒畢。
通:上香、跪、晉爵、酌酒、獻酒、拜、再拜、三拜、興。
通:詣顯祖考妣神前行初獻禮(引贊全唱)上香、跪、晉爵、酌酒、酹酒、再酌酒、再酹酒、三酌酒、三酹酒、酌酒、獻爵。
通:晉鮮花、獻鮮花。
贊:「蘭桂騰芳」,(引贊全唱)。
通:晉香茗、獻香茗。
贊:「一品清香」,(引贊全唱)。
通:晉毛血、獻毛血。
贊:「麒麟獻瑞」,(引贊全唱)。
通:晉饌(雞)、獻饌、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四叩首、興。
贊:初獻禮畢。
亞獻禮──
通:詣香案前行亞獻禮(引贊全唱)。
通:上香、跪、晉爵、酌酒、獻酒、拜、再拜、三拜、興。
通:詣顯祖考妣神前行亞獻禮(引贊全唱)。
通:上香、跪、晉爵、酌酒、酹酒、再酌酒、再酹酒、三酌酒、三酹酒、酌酒、獻酒。
通:晉牲儀、獻牲儀。
贊:「五世其昌」,(引贊全唱)。
通:晉發糕、獻發糕。
贊:「長發其祥」,(引贊全唱)。
通:晉角黍、獻角黍。
贊:「集米成珠」,(引贊全唱)。
通:晉饌(肉)、獻饌、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四叩首、興。
贊:亞獻禮畢。
終獻禮──
通:詣香案前行終獻禮(引贊全唱)。
通:上香、跪、晉爵、酌酒、獻酒、晉金帛、獻金帛、拜、再拜、三拜、興。
通:詣顯祖考妣神前行終獻禮(引贊全唱)。
通:上香、跪、晉爵、酌酒、酹酒、再酌酒、再酹酒、三酌酒、三酹酒、酌酒、獻酒。
通:晉紅圓、獻紅圓。
贊:「丁果團圓」,(引贊全唱)。
通:晉紅燈、獻紅燈。
贊:「添丁進財」,(引贊全唱)。
通:晉饌(魚)、獻饌。
通:晉羹飯、獻羹飯。
通:晉金帛、獻金帛。
贊:「金玉滿堂」,(引贊全唱)。
通:樂止、俯伏。
通:讀祝官請就位、宣讀祝文。
通:讀畢、樂升、平身、飲福酒、受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四叩首、興。
贊:終獻禮畢。
通:奏大樂、鳴炮、焚祝化帛、眾子孫參拜。
通:三獻禮畢。
附註:「通」是司儀官,「引」是引導官,「贊」是贊禮官、「讀」是讀祝官。
「頭停」祝文(略),「二停」祝文(略)。


(五)祠祭閩南古風
金門各姓氏祭祖儀典中,唯獨瓊林春秋二祭最不同凡響,保存古代宮廷官家的祭祀文化。一般姓氏宗祠祭祖或慶典,只要準備祭品、金帛,打開神龕門,即可拈香祭拜。瓊林蔡氏宗祠所供奉的是加官晉爵的顯赫神主牌位,故應以官宦世家的排場與氛圍來祭祀祖先,所以自然與一般百姓的祭拜有所不同。春秋祭祖,整個祭典皆遵循傳統古禮的「大三獻」來進行,而且還要依序「出主」、「進主」。一切祭典的進行,都要循序漸進。在正餐之前,要先奉甜點,以「米粉湯配空心包子、米香湯配寸棗」當飯前菜,然後才是「白飯配茶水」,讓祖靈吃得下,不致太油膩,設想甚周到。司儀官、引導官、贊禮官、讀祝官依序指揮祭祀或朗誦、贊誦,主獻官、七位陪獻長老也要聽令行事,站立供桌的服務生在司儀官的施令下,依序斟酒、盛飯、倒茶、上菜……整個祭典就是在井然有序的情形下進行,這種宗祠祭典,深具閩南古風,遂成為現代學者或民俗專家爭相探索研究的課題。


三、結語:祭祖文化不朽
「相宅瓊林,歷宋歷元歷明歷清,祖德千年不朽;敷功帝闕,為伯為卿為臬為憲,孫謀百世長光。」此乃蔡氏家廟堂聯後二點金楹柱的對聯,點出瓊林蔡氏千年的歷史文化。
「須遜志以讀書,兩班配享,盡是登科數士;勿分支而別派,二祭餕餘,依然合食一家。」此乃堂聯前二點金楹柱的對聯,清楚說明瓊林蔡氏家廟祭祖的情形與食頭的意義,並勉勵子孫努力讀書,發憤向上。


瓊林蔡氏的文化與家廟的祭祖,將永傳家聲,綿延長遠,萬世不朽!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temp_img
 
 
 
:::  學校相關資訊: 地址:891金門縣金湖鎮瓊林村9號之1  
Copyright c 2011 開瑄國小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_img
 temp_img系統設計製作